2022年9月26日黃文章校長國旗下講話——不吃學習的苦,就得吃生活的苦
- 類別:校園資訊 時間:2022/9/26 8:03:28 稿源:hdgz 發布:hdgz閱讀數:
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早上好!
首先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:為什么大多數人寧愿吃生活的苦,也不愿吃學習的苦?點贊最高的是這樣回答的:大概是因為懶。學習的苦需要主動去吃,生活的苦...你躺著不動它就來了...
是的,學習的苦可以避免,只要不學習、逃避就可以了。但是生活的苦,逃無可逃,避無可避。你現在不吃學習的苦,將來,生活會讓你很苦。
每當我們想要努力學習的時候,身邊總是有人說,那些沒讀書的人也一樣能當老板,那個誰誰才小學畢業現在研究生都要給他打工,那個誰誰因為輟學當了作家,那個誰誰當網紅月入百萬,學習有什么用啊?掙錢的方法太多了。而我看見的,一萬個輟學的人當中也許有幾個能逆襲當老板,那些學歷很低的人,大部分都是在打著一份月薪不到三千的工,大部分的網紅月入不過萬而且有隨時被淘汰的可能,我們不能只看到這其中的幸存者偏差。
2006年,河南考生蔣多多高考主動交了白卷,在高考后她曾試圖出門打工,但她學歷不高,加上沒什么專業技能,找工作的路異常艱辛,因此發出了“壓力特別大,老覺得對不起父母”的感慨。 后來幾經周折,蔣多多進入了一家技校就讀。回憶高考,她坦言:“現在我覺得有點可笑。”
2008年高考交白卷的吉劍曾是個數學上很有天分的孩子,高考后他一直輾轉各地打工。 他做過餐館雜工、當過建筑小工,貼過考研海報,給文化傳播公司寫過軟文;他還睡過公園邊的長凳,為吃飯撿過垃圾換錢。回想起最初幾年的打工生活,吉劍泣不成聲,認為自己毫無尊嚴,“像狗一樣活著”。
十二年寒窗苦讀、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的確枯燥無味,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,學習輕松多了。
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社會上一股“讀書無用論”開始大行其道。
有人說:“北大畢業有什么用,還不是要出去賣豬肉?”可是他們只說了一部分事實,另一部分真相是,那個賣豬肉的大學畢業生陳生,現在已經開了幾百家連鎖店,身價過億。而且,北大畢業賣豬肉的也是極少數, 事實上北大畢業生大多數人都找到了很不錯的工作, 或是在各種領域深造。
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,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。
工作時間越久,越覺得讀書重要,越覺得學歷重要。但總有人說,我就是笨,就是學不會啊,沒有那樣的事。以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,根本達不到拼天賦的程度。生活不可能一下子變好,只有自己今天比昨天更好,今天比昨天有進步,時間久了,才能發現自己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。很多時候我們懷疑努力的意義是因為我們處在爆發的前一階段,只有厚積才能薄發,不要懷疑,堅信自己,就像我現在就堅信十年之后我可能能超越我身邊百分之八十的人。
很多人不知道,招聘行業有一個扎心的“潛規則”:
一些知名企業在篩選簡歷的時候,會把985大學生的簡歷放在一邊,再把非985大學生的簡歷放另一邊。招聘會結束,他們只會帶走985學生的簡歷,而剩下那部分簡歷的命運是,被清潔工掃到垃圾桶里。
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調查顯示,84%的高管擁有高學歷,48%來自于于985名校。看聽到這里,你還覺得學習不重要嗎?你還覺得讀書不重要嗎?
怕吃苦,苦一輩子,不怕苦,苦一陣子。現在吃的苦,現在受的傷,會成為日后的徽章。所以,千萬不要在該吃苦的年紀,選擇安逸。
記住,任何的一種看似無法改變的生活都是有選擇的,你可以選擇接受,可以選擇改變,而學習就是其中最省力的一條,那條路看上去不怎么好,但請你堅信自己的努力是有意義的,雖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到了羅馬,但你要記住,在去羅馬的路上也有很多風景,重要的是不要停在原地,你要上路。路上秋色正好,天上太陽正晴。希望同學們都能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,并為之努力奮斗!
感謝閱讀,歡迎再來!